七零供销社

七零供销社

作者: 小甜饼好好写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小甜饼好好写”的其它小《七零供销社》作品已完主人公:苏夏安林晓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清晨五点生物钟准点将苏夏安唤薄薄的棉布窗帘透进熹微的晨隐约勾勒出房间的轮她躺在一张硬板床身下是有些扎手的竹鼻尖萦绕着老式樟木箱和干净皂角混合的、属于这个年代特有的气她轻轻坐起环顾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小靠墙摆着一张老式的五斗上面放着一面印着“先进生产工作者”字样的镜以及一个铁皮暖水墙壁有些斑但糊着旧报显得整这就是她的房苏家小妹苏夏安的房...

2025-09-24 20:17:04
清晨五点半,生物钟准点将苏夏安唤醒。

薄薄的棉布窗帘透进熹微的晨光,隐约勾勒出房间的轮廓。

她躺在一张硬板床上,身下是有些扎手的竹席,鼻尖萦绕着老式樟木箱和干净皂角混合的、属于这个年代特有的气味。

她轻轻坐起身,环顾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

靠墙摆着一张老式的五斗橱,上面放着一面印着“先进生产工作者”字样的镜框,以及一个铁皮暖水瓶。

墙壁有些斑驳,但糊着旧报纸,显得整洁。

这就是她的房间,苏家小妹苏夏安的房间。

穿越到这个同名同姓的十七岁女孩身上,己经三天了。

灵魂从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骤然坠入这缓慢而质朴的七十年代初期,最初的惊惶过后,苏夏安心里只剩下一个无比清晰且坚定的念头:珍惜这捡来的第二人生,离那本她睡前翻过的年代文里的所有剧情远远的,尤其是那个自带光环、麻烦不断的原女主林晓梅。

她记得那本书里,苏夏安这个炮灰角色,就是受了林晓梅的蛊惑,一心要“支援边疆建设”,跟家里闹翻下了乡,最终在艰苦的北大荒磋磨了岁月,结局潦倒。

而林晓梅却凭借主角光环,几次辗转,最终嫁入高门。

“真是……蠢透了。”

苏夏安低声自语,语气里带着对自己前世熬夜看这种憋屈小说的自嘲,更多的是对原身命运的唏嘘。

她绝不会重蹈覆辙。

所幸,她的开局不算差。

父亲苏建国是红星轧钢厂的六级钳工,技术过硬,受人尊敬;母亲李秀兰是第三纺织厂的挡车工,勤劳能干。

家里三个孩子,大哥苏建国前几年参军去了边防,二姐苏春华去年刚嫁人,住在城西的筒子楼。

她是老幺,刚高中毕业。

最重要的是,得益于父亲多年的优秀表现和厂里的照顾,她没有被“一刀切”地安排下乡,而是得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宝贵名额——即将进入区里的供销社上班。

这是一个铁饭碗,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安稳。

苏夏安对此满意至极。

不下乡,有工作,家庭和睦,这就是她在这个时代立足的完美基石。

门外传来母亲李秀兰压低嗓音的忙碌声,还有蜂窝煤炉子被勾开的声音。

新的一天,在这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开始了。

苏夏安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衣和蓝色的确良裤子,将两条乌黑的辫子梳理整齐。

镜子里是一张干净清秀的脸,带着这个年纪特有的青春气息,眼神却比同龄人沉静得多。

她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夏安起来了?

怎么不多睡会儿?

今天又不用上学。”

李秀兰正在狭小的厨房里熬着棒子面粥,看见她,脸上立刻露出慈爱的笑容。

“妈,我睡不着了,帮你做饭。”

苏夏安自然地走过去,拿起筷子搅动锅里的粥,防止糊底。

“不用你,马上就好了。

你去把咸菜疙瘩切丝,滴两滴香油就行。”

李秀兰打量着女儿,眼里有些欣慰,“我闺女真是长大了,知道心疼妈了。

等你后天去了供销社上班,就是正经的大人了。”

“嗯。”

苏夏安笑着点头,手下利落地切着咸菜。

她享受这种平淡温馨的烟火气。

这时,隔壁房间的门也开了,穿着工装、身形高大的苏建国走了出来,看到小女儿己经在帮忙,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柔和:“夏安起得早是好事,上班了就得有个上班的样子。”

“爸,我知道。”

苏夏安应道。

一家人围坐在小方桌前吃早饭。

简单的棒子面粥,窝窝头,一小碟咸菜丝,这就是标准的工人家庭早餐。

饭桌上,李秀兰絮叨着:“隔壁老林家那个晓梅,听说为了不下乡,正到处托人找关系呢,昨天还跑来找我,拐弯抹角打听咱家夏安的工作是怎么落实的……”苏建国皱了皱眉,咬了口窝窝头:“别搭理她。

那姑娘心思活泛,不像个踏实过日子的人。

咱们夏安的工作是组织上对咱家的照顾,她羡慕不来。”

苏夏安心里一凛。

林晓梅,原女主,果然己经开始活动了。

她不动声色地接话:“妈,以后她再来问,你就说我也不清楚,都是爸和厂里安排的。

咱们家的情况,别跟外人说太多。”

李秀兰愣了一下,觉得女儿这话说得格外稳重懂事,连忙点头:“哎,妈知道,妈不说。”

苏夏安低下头喝粥。

远离剧情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一切不必要的交集。

林晓梅的麻烦,让她自己解决去,她苏夏安的人生目标,是守护好这个温暖的小家,端稳自己的铁饭碗,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求一份现世安稳。

吃完饭,苏建国推上那辆二八大杠去上班,李秀兰也提着布包走了。

苏夏安收拾好碗筷,回到自己的小房间。

她从枕头底下摸出那张薄薄的、却重若千钧的《新职工报到通知单》,上面清晰地印着:报到单位:东风街道供销合作社。

报到时间:1971年7月5日。

就是后天。

她轻轻摩挲着纸张,目光坚定。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她避开所有狂风暴雨的避风港。

供销社,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独特产物,掌握着民生资源的分配,信息灵通,人脉广泛。

在这里,她或许能做的,远比一个普通售货员更多。

苏夏安将通知单仔细收好,深深吸了口气。

一九七一年的夏天,苏夏安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这一次,她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相关推荐
  • 聊天记录渣男翻车
  • 腐化雕像作用
  • 不做二选一的说说
  • 头衔零冠词
  • 高考作文高速公路事件
  • 真千金的娘亲
  • 不妙她们都在觊觎我绯色回响
  • 我做大哥很多年是哪首歌的词
  • 十年一遇黄梅季节
  • 十年一遇降雨标准
  • 十年一遇大风
  • 十年一遇最早入梅